上週末,南方大學學院中文系『馬來西亞華人史』課22位同學在安煥然老師的帶領下,前往馬六甲古蹟巡禮。一行23人,四輛車,浩浩蕩盪的出發前往馬六甲。
第一天下午抵達馬六甲後,直接前往參觀沈慕羽書法文物館。書法館前有兩根柱子,分別刻上了沈老的左右銘『服務一生,戰鬥一世』。館內擺設了許多沈老的字,也收藏了一些沈老生前的物品,例如日記、琴等。上到二樓,樓梯旁的牆壁上掛了一幅字『一生不悲觀,萬事有辦法』,講解員說這是勸導同學們無論遇到什麼挫折,都不要輕易放棄,萬事都會有解決的辦法。沈老的字端端正正,他的字一般上都是正楷,這與沈老的性格有關。字如其人,正直、正氣。這,就是沈慕羽先生。
參觀畢,馬六甲的出德成老師帶同學們『爬』三寶山。經過三寶亭,肯定要進去參觀一番。出老師向我們講解了壁畫修復、石碑等。最有趣的,卻是說『井』水的故事,老師說喝了井水,下次一定會再到馬六甲。喝完井水,往三寶山前進。『爬』三寶山的路途中,出老師也為我們講解墓碑的構造,也講了一些『風水』。
傍晚時分,入住客家民宿。客家民宿前身為客屬公會,後來改作民宿。民宿二樓是『溫古堂』。晚上,是自由活動時間。安老師帶了我和另一個同學走路到民宿附近的餐館吃『煮炒』,『咖哩菜』、『瓦煲豆腐』等都讓我們仨人吃得津津有味,連加兩碗大飯。老師說馬六甲的煮炒又便宜又好吃,果然沒錯。
吃完後,慢慢的『走』去位於雞場街的夜市逛一逛。夜市人來人往,旅客很多。在『逛』夜市的途中,經過了瓊州會館以及福建會館,安老師帶我們進到會館,為我們講解一些文物(例如牌匾、壁畫、神像)的故事以及一些建築特色(為什麼馬六甲會館的柱子是黑色的),這些都是些很有趣的故事。當我們經過一間回教堂時,發現它的建築特色非常特別。特別之處就是它與一般的回教堂不同,不是『洋蔥型』,而是有印度建築特色的『塔』型,有幾層。相傳這間回教堂是一個華人所建,入口處屋頂上的『燕尾』,我想可以至少證明這間回教堂有一定的華人的建築特色。差不多繞了馬六甲河一大圈,才意猶未盡的回民宿休息。
第二天一早,參加了由『溫古堂』所舉辦的老街導覽活動。這個活動的導覽員是陳壽錦老師。所謂的『老街導覽』,指的就是遊馬六甲的八條老街。奇妙之處,就是這八條老街裡竟不包括遊客必去之地的旅遊區(雞場街、荷蘭街),而是人們不常去,漸漸被遺忘的老街區。這八條老街包括了眾神護佑的觀音亭街、打金街、打鐵街、豆腐街、板底街、估俚街、水仙門和吉靈街。這八條老街,可說是民間生活對與商業旅遊業蓬勃發展無聲的控訴。八條老街裡,還保存著馬六甲人民間的生活,但假如不好好保存,我想這些民間的老手藝、老行業以及老建築都將會慢慢的消失在人民的生活裡。取而代之的是發達的商業、科技時代,而這些具有時代見證的老建築將會被科技時代所淘汰。
遊完馬六甲的八條老街,匆匆吃完午餐,趕回客家會館二樓的『溫古堂』參觀。還是由出老師負責導覽。導覽前,先觀賞一段珍貴的口述錄像。觀賞完畢後才正式導覽。布展從介紹古城八條老街說起。進到館內,皆是一個接一個的馬六甲傳統行業的實物展示。從駁船停靠的搬運米貨,估俚間的擺置,到打鐵、木桶、當舖、打金、刻印、餅家等老行業老手藝的介紹,讓大家再次重溫這些漸漸被時代所遺忘的老行業以及老手藝。
老師上課時曾說,『逛古蹟』是讓我們體會我們都共同屬於一個地方、一個過去。在我們的生活中,需要有一些地方讓我們親切、直接地感受到彼此之間共有的聯繫。而這趟馬六甲之行確實讓我有這樣的體會。
經過這次古蹟巡禮後,對馬六甲的認識也不再像從前一樣只停留在雞場街和荷蘭街上,而是對馬六甲常民的生活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及體會。
溫古堂八條老街導覽,著重的不再是旅遊區,而是注重與民間老行業老街區。他們導覽的對象,事實上是本地的馬六甲人,而不是遊客。主要目的是要讓馬六甲人找回他們曾經的『集體記憶』。但如今馬六甲熱鬧得只剩下遊客,要如何讓馬六甲人尋回他們的『集體記憶』與『故事』,還是需靠大家一起努力努力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