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回自己 我是谢宇恒!

做回自己 我是谢宇恒!

17 July 2015

《柔佛古廟游神—新山華人百年情意結》

作為見證華族先人在此落地生根的柔佛古廟,源遠流長,香火旺盛,一年一度的游神慶典,歷史悠久,百多年來,更被譽為本地區最具地方色彩的廟會活動。

——題記

“興啊!發啊!”每年的农历正月廿十至廿二日都能聽到這耳熟能詳的聲音,那是新山一年一度的“盛事”——游神。柔佛古廟游神既是華人傳統民俗的傳揚,亦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文化風格每年的今天,世界各地的人都會聚集在柔佛古廟,一起來參與這年度盛事。

一般人都認為,游神是每年一度的酬答神恩,非辦不可,否則便會不平安。敬神拜神,是新山華人生活中自自然然的一部分,幾乎沒有一個新山華人在生命過程中與游神沒關係。可見游神在新山華人的心中早已根深蒂固,分不開了。

柔佛古廟游神活動,風雨不改的進行了百年之久。對新山人而言,它不再只是廟會活動,而是裝載新山人滿滿回憶、情感和故事的一本書,更是封印著新山人思鄉想家的一道平安符。百年前,新山各幫團結一心,造就了柔佛古廟游神;百年後,柔佛古廟游神的精神,牽引了新山人,無論再忙也要回家過年,一家團聚。

柔佛古廟游神可說是人與神一年一度的“嘉年華”。人與神的情愫,百年來更加精彩。在柔佛古廟壬辰年眾神出遊時,《中國報》曾在人群之中,收集了許多令人動容的古廟小故事。

住在士古來皇后花園的阿嫲鄧鳳枝,今年已經85歲了。每一年她都風雨不改的,到柔佛古廟行宮去參拜五尊神明。從年輕時騎腳踏車到現在孤身搭巴士前往,阿嫲那種虔誠的態度不禁讓人動容。鄧阿嫲說,她以前住在柔佛笨珍,因為路途太遙遠不能前來參拜神明,但自搬到皇后花園後,這已經是她第46年前往行宮。她說:“就算下雨打雷也無法阻止我前來的決心,只為向大老爺祈求,保家人平安。”鄧阿嫲一個人來,一個人走,也許在眾萬善信中只是渺小的一個人,但她對神明尊敬的態度及對家人的無私奉獻,是多莫偉大。阿嫲的精神,值得我們這些後輩學習。

柔佛古廟內一共供奉著五尊神明,即玄天上帝、洪仙大帝、華光大帝、感天大帝以及趙大元帥,由不同籍貫的華人同時供奉五尊神明,是柔佛古廟的一大特色。每逢游神前夕,穿著各種顏色T恤的人們,各司其職。T恤後印了各幫的名字,大家的身份一目了然。這樣的一個局面反映了新山華人“五幫共和”的團結精神。據說,早年各幫人士之間在過去一年裡,縱使有任何誤會或間隙,往往在這三天的聚會裡,一笑泯之

對於眾神出遊隊伍的次序安排,一向來有傳統可遵循。領先隊伍是瓊州會館的趙大元帥,次為廣肇會館的華光大帝,再次為客家公會的感天大帝,福建會館的洪仙大帝緊隨其後,潮州會館的玄天上帝,則走在最後。為什麼會有如此的安排呢?民間有兩種說法:第一,趙大元帥及華光大帝是武將,故負起這開路先鋒的職責,玄天大帝是大老爺,理所當然走在最後,即一般百姓的說法,這位神明“最大”。第二,反映各邦的勢力,戰前的新山一向有“小汕頭”之稱,潮州人對新山的影響最大,故潮州人的玄天上帝殿後。

曾聽老一輩的人說,1890年代每逢農曆正月20日,柔佛古廟游神期間,全柔佛各港的港主,都會派出“龍船”一艘,“燈籠”一對,到新山來參加盛會。港主參加游神,證明在港主制度盛行的時代,柔佛古廟已經有舉行游神的慶典,而且規模很大,很有影響力。游神是為了要祈求豐收、風調雨順。游神被安排在每年农历正月廿十至廿二日舉辦,可能與慶祝農曆新年有關。柔佛古廟游神慶典,原本是落在元宵節。但由於元宵節是家家戶戶慶祝的節日,給參加游神者帶來許多的不便。因此最後只好把慶典延後了五天。

古廟游神的規模與參與人數,不同年代各有不同。早年的游神,據說抬神者大都是僱傭的,並沒有像現在的年輕人自願抬神出街,並以抬神為榮。每年游神時,負責人為了僱用人抬神,往往都大傷腦筋。過去參與遊行者,以年長者居多,年輕人的參與度不夠。但這些年慢慢在改變,有很多的年輕人願意參與。近年來,游神慶典中注入了不少年輕化的新元素,吸引了許多的年輕人一起參與,一起呼喊,一同感受這游神熱鬧的氣氛。

柔佛古廟游神歷史悠久,已有百年歷史,然而游神到底從何年開始,卻無從考據。但這些都已經不重要,因為古廟游神早已深深的烙印在人們的心中,甚至可以說它已和新山華人心連心,分不開了。古廟游神不只是新山重要的文化遺產,也是國家的文化遺產,說游神是新山的“活文化”一點都不為過。作為馬來西亞官方認可的國家文化遺產,參與民眾的素養需要提升。柔佛古廟游神雖說是人神的“嘉年華”,即是狂歡的,也是莊嚴的;即是歡樂的,也是神聖的。游神過程中,注意周圍環境的整潔,不亂丟垃圾,這樣才符合眾神夜遊“淨土驅邪”的原意。

近些年來有許多的年輕人開始接觸游神、參與游神,這是一個良好的現象。身為年輕一代,我們有責任繼續把這游神的傳統文化,一代代的傳承下去。而在這樣一個逐漸發展的過程中,無論是人創造了神,還是神創造了人,在新山,人和神百年來都分不開,無關信仰,無關文化,因為它已成為新山人“團圓”的大日子,是人與神一同狂歡的好日子。即使直到今天,我們也常會聽到不少新山人說:“過了二十二,才算過完年。”



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参考资料(文章整理自)

1)舒慶祥《走過歷史》,新山:彩虹出版有限公司,2000年,頁239-249

2)吳華《新山今與昔》,新山:新山海南會館,2000年,頁101-102


3)張善淋《新山華人地方史探索》,新山:新山寬柔中學圖書館,2013年,頁46-50
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